人性自我救赎的中西比较

西方哲学是多源流汇流出来的,你既然有读过房龙的《人类的故事》应该有感觉。一方面是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以苏柏亚三哲为最重要,一方面是北欧盎格鲁与萨克逊人的神话,一方面是闪族人的一神教,一方面是日耳曼人的基督教,其中还有阿拉伯人的学问体系。这几大股融合在一起,在中世纪之后成为以基督教神学为束带綑绑起来为主的思想体系。

哲学+多元思想汇流 → 神学(士林哲学) → 文艺复兴以降哲学分流后的近现代学术的诞生。

其中最关键的,是经过古希腊哲学思想改造过的基督教神学,也就是某种二元论。如果不伦类的类比,你如果读唐代以降的儒学和佛学著作,观念上基本上是汇通的,因为我们拿中国哲学的万物一体的性命体系改造佛教理论。

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中国的形上思想体系中没有宗教,这样讲可能有失偏颇。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形上思想体系出发点是万物为一体,万物包含了天地、人、我、祖先、历史、神话,以及各种器械、工具、典章制度的形而下世界,都是万物之一体。

在这种万物一体观念里面,可以容纳天国跟冥府,甚至彼此还能互通有无;但出发点跟二元论的基督神学体系就不一样了,后者更强调绝对性的精神性,也就是不随人意而转的上帝存在,以做为万物之所以能存有的根基与原因。

而中国万物一体的思想体系,不预设有一个作为万物背景、也是衬托的绘画表纸与作为颜料的上帝。而是整个图像的各种构成,包括纸,颜料,乃至画家,全部都是万物的范围之中,人的创造与想像力到什麽地步,万物的界线就到什麽地步,这些东西是彼此互相构造的。有祖先所以有父母与亲族,有父母所以有我,我也定义了我的父母与先祖;有历史才有文化的延续性,有文化延续才有历史的必要;山川大地与我族与异族构成了山海经的神话世界,而山海经的神话也给出了与山川大地异族互动的基础。又拿现世的官僚体系映射出天界与冥府,又将天界与冥府的赏罚裁断投射到人世间来。而神仙又是居住在崑崙山,崑崙山又是在中土的西垂,那里又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是中国历史的开端…

在与西方路径迥异的观念体系下,人格化的上帝被万物一体的观念包涵了;旧约中偷嚐禁果而导致人类原罪,取而代之的是易经中「七日来复」所隐喻的人性受欲望蒙蔽而迷惑;没有了原罪论,也就不存在基督宗教反覆叩问的赎罪论,取而代之的是天赋性命说与回复人性常道的方法(又以存天理灭人欲最为人所知);因为令后世催生精神界与现象界的二元论没有开展出来,更不会出现审判说与末世说,取而代之的层层叠叠无尽的历史坎难与文明进化观。

然而两者都出于对人性都想要被拯救或超脱、昇华、进化,或者称「学」的想望,中国学问藉由与现世紧密关联的万物一体的观念,从自然现象的观察中,层层映射到形上世界里,而表达成秩序论;并从形式世界的秩序论,层层映照回现实世界,而开展成政治学;换句话说,基于人性自我拯救的想望,在西哲的神学系统中的化为上帝、天国、原罪/赎罪与审判;在中哲的儒学系统中就开展成道(元)、大同世界、政治/秩序与礼乐/制度。

前者的方法是要藉由对于上帝的坚定不移的信而获得原罪的救赎与重生(因信称义,马丁路德以降;再之前则是因善行而获赦罪);原罪与赎罪涉及到内在的安宁,内在获得安宁,于外则为实践圣经所教导的天国的道路,即圣经说所谓传福音,应当是藉著在生活中实践出来,以展示给其他人明白何谓上帝的爱。

后者的方法,则是藉由自我修养与不同层次的政治实践以扣紧内在的秩序,获得现世的人格昇华与处境的改善,最后达到国治天下平的地步;更因为万物一体,意味著现世的利益即是形上的价值,宗教的善行即是人生的报偿。更浅显的说,于内在节制贪欲藉以回复人性,于外则追求各种层次中井然的秩序论,是中国人性观中完成自我救赎与人格昇华的方法。

© Copyright 来自 “利夫尼” 的投稿。